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面对日渐紧迫的养老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罕见16次提及“养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推动我国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减轻老年人的疾病困扰,控制那些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的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匿,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也会有僵直、运动迟缓、写字障碍、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同时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数据表明,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成倍增加,65岁以上患病率达1%-2%,85岁以上为3%-5%。
目前采用最多的两种治疗仍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而且会引起部分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适用于晚期,但是同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发现,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能会成为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途径。目前,全球在ClinicalTrials.gov上已经注册的关于干细胞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案例共有24项,而我国占据了4项,其中用脐带来源的神经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已通过卫健委干细胞备案项目。
干细胞能分化形成新的神经细胞,为大脑提供了全新细胞,可有效的改善脑衰老状况。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和智力有明显的提高和恢复且疗效持久、稳定。这意味着,干细胞疗法能有效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所造成的损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视力的疾病,呈双眼或单眼先后发病;视力呈进行性损害,是目前60岁以上人群致盲性眼病的常见因素。对于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及手术治疗。
近年来关于干细胞的治疗发现,干细胞在黄斑变性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也为眼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有两家备案医院开展关于黄斑变性的治疗,采用的细胞类型为人脐带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这类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热点。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发展,是攻克这些疾病的新希望。正如《干细胞与发育》杂志上的论文所言,有效治疗帕金森的关键在于干细胞,可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